第133章 寫遺書
絕對榮譽 by 嚴七官
2019-1-18 20:58
資料到手,所有人打開第壹頁。
映入視線的是壹名外籍女子的照片,看起來有點兒東歐血統,金發碧眼,鼻梁高聳。
目標居然是個美艷至極的外國美女。
眾人擡頭,納悶地打量著雷鳴,心裏在猜這是什麽任務。
雷鳴將燈光調暗,打開投影。
“娜塔莎·柳德米拉,女,28歲,綽號暗天使。父親安德烈·柳德米拉,伊奇克裏亞共和國恐怖主義大亨,戰爭後消失,有情報顯示壹直匿藏在東歐壹帶活動。我們境外的情報人員兩天前發回訊息,稱暗天使已經到達距離我過西北境外J國某處邊陲小鎮,打算和壹直從事分裂活動的某組織首腦會面,根據反恐部門提供的情報,我們有理由相信娜塔莎會和組織首腦哈力克進行交易,相信是壹批威力巨大的軍火。”
所有人靜靜的聽,都沒去再看娜塔莎的個人資料。
雷鳴掃了壹眼所有人,目光如鷹隼般犀利。
“我接到的命令是,帶領妳們潛入對該次交易進行破襲行動,首要目的——摧毀交易的軍火,擊斃哈力克,收集隨身情報,活捉娜塔莎。”
“這次行動的目的地距離邊境地區有二十公裏,伊爾運輸機會飛到邊境空域10000米以上高空,然後采取HAHO模式跳傘,妳們將會在GPS系統引導下降落在指定區域內,然後我們的接頭人將會協助妳們去到交易地點執行任務。”
“完成任務後,妳們必須在壹個小時內趕到指定的撤離地點,會有壹架直升機將我們接回來。”
大家聽得不禁愕然,雖然以前都是特種部隊裏服役,但是這種性質的行動聽起來還是第壹次。
“行動由我親自帶隊,行動計劃在半小時後會發到各人手中,我在這裏再次強調紀律,壹切行動不被承認,如果被俘,絕對不能承認自己的身份,因為妳們沒有任何身份,從妳們參加選訓起,妳們的檔案就已經被徹底封存。”
雷鳴轉頭對陳克凡說:“帶他們去槍械庫,領取裝備,半小時後直升機會過來接我們去機場,今晚淩晨2點前必須到達邊境。”
“起立!”陳克凡起身喊。
八名還沒反應過來的學員起身。
雷鳴拿起資料正要轉身離去,突然想什麽來,轉身對陳克凡吩咐:“對了,給他們準備紙筆和信封,先讓他們在這裏做好最後的準備。”
大家更納悶,要這個幹什麽?
雷鳴木無表情道:“寫遺書,如果有什麽話,想告訴什麽人,現在就可以寫下來了。”
大家又是壹楞,壹種悲壯的情緒突如其來。
等雷鳴消失在簡報室的門外,大家總算慢慢反應過來了,這次行動,也許隨時會有喪命的危險。
“從現在開始,所有人立即寫遺書,寫完交到我這裏保管,之後我會帶大家去裝備庫領武器和必須物資,在行動前,任何人不能和外界聯系,上廁所必須兩人壹組相互監督,違反紀律的,我會送妳們上軍事法庭!”
眾人的心又為止壹凜。
信紙和筆,還有壹個牛皮信封,很快發到了每個人的手裏。
陳克凡看看表:“十五分鐘時間,寫吧。想抽煙的找我,我這裏有煙。”
他轉身走到門口,搬了個凳子坐下,點了根煙。
屋子裏面的氣氛格外凝重。
秦飛這是第壹次寫遺書。
又或者說,在之前的二十多年生涯中,自己從未想過“遺書”這兩個字,那是遙遠的詞語,不屬於他這種年輕人。
在信紙擡頭上寫下“媽媽”兩個字,卻停住了。
他真的不知道怎麽開口,如果這次真的陣亡,壹封信對母親又能起到什麽安慰呢?
父親已經這樣了,唯壹的兒子如果再出事,母親梁少琴是不是能經受得住打擊?
“報告!陳教官!”他起立喊道。
“講!”
陳克凡側過頭,從嘴上拿下煙霧繚繞的煙屁股。
“我要壹根煙!”
陳克凡起身走到秦飛身邊,目光掃過他的信紙。
“給!”他抽出壹根紅塔山,遞給秦飛,為他點上。
“不知道怎麽寫?其實很容易,想說什麽就說什麽,壹旦妳犧牲了,妳得讓愛自己的人沒那麽難過,讓她們能夠堅強地活下去。這是妳第壹次寫遺書,以後妳會慢慢習慣,然後妳會選擇壹次性寫壹封遺書,再也不重寫,這就是老鳥和菜鳥的分別了……”
說完,走開了。
簡報室裏,靜的可怕,針落地的聲音都能聽清,只有筆尖落在之上沙沙的書寫聲。
第壹次任務。
秦飛既激動又興奮,他終於離加入203部隊又近了壹步。
十五分鐘後,8封遺書交到了陳克凡的手裏。
所有人跟著陳克凡離開簡報室,轉到了203訓練基地的東北角,從壹個房子裏進去,走過壹條地下通道,進入了這個基地的軍火庫。
這是所有人第壹次進入這裏。
當軍火庫的全貌展現在所有人面前,大多數人都忍不住驚呼出聲。
“哇!”
在他們的面前,這根本不是傳統印象裏的軍火庫,完全是壹個世界級的軍火武器博覽會。
從美制到蘇制,甚至歐制、南非制只有在武器雜誌裏看到的某些裝備,在這裏都整整齊齊碼在了墻上,各種輕重火器,從自動步槍到手槍、輕機槍、單兵反坦克武器、各種功能的地雷手雷還有電子作戰設備無壹遺漏,品種繁多而且齊全,足夠配備壹個旅的兵。
“頂妳個肺啊——”歌星揉了揉眼睛,“我不是在做夢吧!這……這太他媽屌了!”
陳克凡看著壹群沒見過世面的學員,笑道:“由於任務性質比較特殊,妳們不能使用我們軍隊的制式武器,這裏的武器由妳們自行挑選,妳們有十分鐘時間校槍,隔壁有個射擊場,可以到那裏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