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八章 軍士暴亂,天下震動!
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by 風少羽
2023-12-10 19:02
“哎……”
壹提到自家崇禎皇帝,這些勛貴子弟就忍不住嘆氣。
如今的京營裏,實在是良莠不齊。
有如今日這些勛貴子弟壹般粗通兵法武略,有意沙場效命為國立功重建家族榮光的,也有不學無術只知道鬥雞遛狗吃喝玩樂混日子的,也有貪腐成性只想著升官發財的。
而這些形形色色的勛貴子弟擔任壹軍主官,對三大營的將士來說無疑是禍事。
三大營可是朝廷的精銳啊,這裏面的二十萬將士都是新黨辛苦訓練日夜熬練出來的沙場驍勇。
這股精氣神要是被這些人給禍禍了,那三大營還能保持多少戰力?
可偏偏崇禎皇帝自信無比,他相信勛貴們支持他,會幫他訓練好三大營。
而崇禎皇帝又是個重文輕武的,本身就是文青儒生看不起武夫,自從登臨大寶後更是壹次都沒來三大營,次次都是讓勛貴們入皇宮敘述,三大營真實的情況誰知曉呢?
“諸位,不管怎麽說,只給士卒發放寶鈔,壹點米糧都不給,軍心如何安穩啊?”壹個年輕的勛貴子弟顯然是看不過去了。
如今寶鈔算什麽?
能值幾個錢?
壹麻袋寶鈔換不到壹錢銀子,和廢紙有什麽區別?
把這些廢紙給三大營的士卒當軍餉,可真是個好買賣!
另個勛貴子弟冷臉道:“成國公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又能如何?”
成國公!
朱純臣!
靖難名將朱能的子嗣,當朝國公,總督五軍都督府,掌管京師三大營二十萬兵馬,是真正的大將軍。
這位大佬的意思,他們這些候伯之子怎麽反對?
“成國公如何想的,難道他不知道這樣會動搖三大營的士氣嗎?”
三大營的精銳,那是日夜熬練出來的,那是沙場搏殺出來的,那是真金白銀澆灌出來的,是三餐飽食餵養出來的。
壹支軍隊,沒有日常訓練,不經歷演武,沒有真金白銀的賞賜,甚至連壹日三餐都無法保證,那如何成得了精銳?
最後得到的也就是壹群臨戰而逃的烏合之眾罷了。
有壹個勛貴子弟知道點內幕,他很無奈的說道:“這是內閣的意思,如今天下動蕩,寶鈔眼看就不值錢了。”
“內閣提出了個法子,陛下已經下了旨,日後寶鈔才是大明的法定錢幣,是民間的交易貨幣,除此之外,民間不可使用金銀交易。而朝廷的稅收則是收真金白銀,以此來拉回寶鈔的價值,不至於讓物價崩了。”
聽到這個法子,勛貴子弟們壹個個都不知道如何說才好,這是什麽法子啊,這是要讓天下徹底亂起來啊!
民間交易不讓用金銀只允許用寶鈔,朝廷發下來的也是寶鈔,偏偏朝廷收稅只收金銀,這何止是荒唐?
有心人難道不會借此生事嗎?
“唉,時局多艱啊。”錢謙益在府邸內嘆了口氣。
壹旁的施鳳來也是默默無言。
“溫閣老為何會提出那等禍國之策來?他難道不知道如今天下有多少貪官多少庸臣?此等計策,只會讓天下大亂,這些貪官汙吏不知道會借此生出多少事端來!”施鳳來還是沒忍住怒罵了幾句。
顯然施鳳來做到內閣大學士這個位置上,是有心要做出壹番功績的。
可如今溫體仁這個法子壹出來,大明天下的秩序還能維持幾年?
錢謙益面無表情的喝著茶:“這法子,顯然陛下是認可的,陛下認可了,我等還有何辦法?難道要頂撞陛下?”
錢謙益現在愈發的感覺自己當初的決定是個錯誤的。
他幹嘛非要爭這個首輔的位置,如今這個位置簡直是個火山口,誰坐在這裏都燒屁股。
內閣首輔,文臣之首,更是大明朝廷的中樞決策者,每壹個決策都影響著朝廷內外千千萬萬的人。
這是巨大無比的權利,同樣需要足夠的聲望,強硬的手腕和治國理政的能力。
而這些,錢謙益不是沒有,但是無論聲望,還是手腕,還是能力還是各方面,都比張好古差了很多。
實際上錢謙益的本領並不差,只是和張好古這等妖孽比起來,還是差著很大壹截,這就導致當張好古出閣,錢謙益補上來後,比起前者,後者怎麽看怎麽不合格。
而內閣裏的大學士,溫體仁、楊昌嗣、施鳳來、劉鴻訓、喬允升這幾個人,又有誰是好相與的?
張好古在這個位置上,人人臣服,可他錢謙益在這個位置上,誰有真正心服呢?
若真的心服,這些人何至於陽奉陰違,若是不扯後腿,大明天下何至於有這麽多貪官汙吏?
身為內閣首輔,任上大明經濟雕敝,遍地荒蕪,百姓生計困苦,天下動蕩,貪官汙吏橫行,這內閣首輔不得讓人戳斷脊梁骨?
後世史書上又會如何評價他這個內閣首輔?
壹念至此,錢謙益又忍不住嘆了口氣,說到底,他只是內閣首輔,是皇帝的秘書長,而張好古,他是大明首輔,是真正的朝廷話事人。
施鳳來看著錢謙益,又是暗自搖頭,錢謙益這副模樣,做個內閣次輔都夠嗆,憑什麽當內閣首輔?
若不是張好古指定的錢謙益,加上皇帝給他機會,錢謙益能當得上首輔?
施鳳來認為自己當這個內閣首輔還差不多,畢竟錢謙益只是個閣臣,聽話辦事,負責壹方面還可以,經略整個大明差的還是太遠了。
錢謙益和施鳳來面對面都有各自的小心思,就更不提崇禎朝內閣裏的那麽多閣老了,除了孫承宗是真的壹心為了大明王朝,劉鴻訓也有幾分忠義以外,其余幾人誰沒有點小心思?
而劉鴻訓也難免有自己的心思。
這不奇怪,畢竟夫子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其中修身齊家尚在治國平天下之前,大家肯定要先考慮自己和家族嘛。
至於夫子的話是不是這麽理解的,反正夫子已經死了,儒家經義經過歷代編纂註釋也早就不是原來的意思了,大家該怎麽理解怎麽理解。
其實個人有個人的小心思也不奇怪,問題是無論是錢謙益這個首輔還是孫承宗這個名義上的次輔,都沒能力把內閣和六部統調起來,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而這樣的內閣,自然人各有誌,各自精彩了。
內閣內壹片混亂,崇禎朝的朝堂自然也是如此,各派系林立,互相敵對攻伐,眾人腦袋裏壓根沒有如何治理好大明的想法,只有怎麽攻訐敵人,發展自己的黨羽派系,怎麽占據更多的高位,怎麽貪墨更多的銀錢,怎麽樣自己老家的地才能更多……
滿堂朱紅紫貴,盡是蠅營狗茍。
溫體仁給崇禎出的主意,更是讓朝堂上這些道貌岸然之輩發現了機會。
就仿佛壹群蒼蠅發現了蛋的裂隙,也許這個裂隙就是溫體仁故意留下來的,但誰在意呢,利益在前,大家自然是要搶肉吃啊!
很快,在直隸的某個縣,壹位大明的縣令,堂堂壹縣父母官率先不要臉面。
他雇傭縣內百姓修繕官衙府邸,百姓自備飯食,但最後縣衙會給百姓錢貨。
百姓們本以為最後怎麽也能落壹兩個銀錢,哪怕縣衙裏有過手費,漂沒了幾成,那也夠壹家老小幾日生活了。
可百姓們自備糧食勤勤懇懇給縣老爺幹完了活,縣老爺發的竟然是寶鈔!
誰不知道現在大明的寶鈔就是廢紙!
偏偏縣老爺就只給百姓發寶鈔,而且還是按天啟朝時寶鈔和金銀的比價給百姓發放的,百姓到手的寶鈔不過壹張,連壹兩米都買不到!
而縣老爺還義正言辭,說這是什麽朝廷法制,衙門的規矩就是這樣,是皇帝要求天下人使用寶鈔的,交易也只能用寶鈔。
至於為什麽稅收卻要金銀,那就是朝廷的另壹回事了。
我大明自有國情在此,賤民們老老實實繳納賦稅就行了!
而壹縣縣令如此不要面皮之後,縣內的地主士紳們也學精了,壹個個拿著如同廢紙的寶鈔強行購買百姓家裏的田畝,生生用壹堆廢紙把百姓家的田畝給兼並過去,而百姓們自然不願意自家的田地就這麽被強占,想要反抗和告官卻發現縣令和士紳們是壹夥的。
哪怕想要出縣去告到府裏,但如今已經恢復舊制的大明,哪還有大誥存在的空間呢?
百姓們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有縣令做靠山的地主士紳們強逼著百姓賣出土地,反正新政也不存在了,什麽土地不得私人買賣,什麽朝廷發給百姓的任何人不得強買強賣都已經是過往雲煙了。
當壹縣的土地被地主士紳們用壹堆廢棄寶鈔強行買下來,把全縣百姓幾乎都變成佃戶時,縣令家裏也多了好幾片田畝。
面對地主士紳們的孝敬,縣太爺非常高興,這崇禎朝的日子,可就是比天啟朝要好啊,如今的縣令,才有那百裏侯的壹絲威風啊。
而像這個縣令這樣做的,在如今的大明根本不是少數!
當溫體仁草擬的聖旨被崇禎通過後,有心人就發現了這個漏洞,朝廷規定寶鈔為交易貨幣,又將寶鈔的價值強行與天啟朝時掛鉤,然後強令民間使用寶鈔交易,又翩翩廢除壹切保護百姓的法度,這不是逼著士紳官宦勛貴們去強占百姓的田畝,強買商賈的鋪子產業嗎?
於是,這些手裏攥著大量金銀和寶鈔的勛貴官宦們開始發功了,他們借著朝廷的旨意,逼得大批百姓不得不賣掉賴以為生的田畝賣身給他們當佃戶,偏偏他們不用付出金銀糧食,只需要壹些寶鈔就可以了。
而那些就是硬脖子不願意賣的,那好啊,朝廷的賦稅明文要求用金銀,妳既然願意種地,那就把妳們村所有田畝該交的金銀都給交了吧。
什麽?
沒錢?
沒錢就賣地,賣身,賣妻女,賣房子,都賣了還不夠就去牢裏吧!
在這些貪官汙吏的操作之下,整個大明已經遍地哀嚎,百姓紛紛家破人亡,苦不堪言。
而哪怕是直隸,天子腳下,首善之地,依舊沒有任何區別。
發生在山東、河南、湖廣、江浙的事情,在直隸同樣發生,而且更為離譜!
三大營的壹個校尉,壹位伯爵之子,他領著壹營將士,平日裏根本不關心將士的生活吃喝,也不在乎將士們的訓練,只知道把將士們當家奴使喚來使喚去,發放的糧餉也都被他給變成寶鈔給發下去。
至於上面給的糧食自然讓他給私吞了。
反正朝廷也沒給這些丘八發銀子,既然如此,那糧食也讓本大爺吞了又如何?
畢竟這些丘八好歹還有寶鈔啊,寶鈔可是朝廷明文規定的民間交易貨幣,有寶鈔,不就可以買糧食了?
在這個勛貴子弟的操作下,這壹營原本在草原搏殺滿蒙聯軍,追亡逐北的精銳將士,成了他家的家奴,任人使喚,肆意毆打辱罵,可將士們卻不敢反抗,軍令如山,軍中上級的命令就是絕對的,更何況這是三大營,不是新軍,眼下也不是天啟朝,而是崇禎朝……
勛貴子弟有了爵位和地位,自然是猖狂得很,壹營精銳被他呼來喝去,終日奔波勞碌,最後到手的卻是壹堆廢紙,這讓將士們如何心服?
營中的怨氣和不滿越來越多,偏偏他是毫不收斂,反而愈發囂張,甚至直接命人綁了幾個背地裏表示不滿的將士,捆在柱子上壹通好打把這幾個將士打的奄奄壹息。
看著滿營將士那畏懼憤恨的眼神,他是愈發得意了:“妳們這些泥腿子,能進三大營是妳們的福氣,還敢再背地裏說小爺的壞話,真是找死!”
“今日小爺也告訴妳們,泥腿子就是泥腿子,別想著翻身。這天下是大明的天下,是皇上和我們這些勛貴的天下,妳們又算得了什麽?”
“真以為在戰場上賣命殺人就能改變了?若真是如此,那小爺我祖輩勛爵又算什麽?”
“給小爺我當家奴,可不是埋沒了妳們,相反,這才是好差事,小爺我管吃管喝,可比妳們在三大營裏過的好多了。”
這個勛貴也不傻,他也想把三大營裏的精銳變成他家的私軍,實際上這也是大多數勛貴都在做的事情。
三大營的二十萬兵馬,自從被這些勛貴接管以後,這些勛貴就在想方設法的改變這些兵馬的歸屬,想要瓜分這些精銳成為自家的臂助,偏偏崇禎皇帝還以為這些兵馬都是他的,放心的讓勛貴們去操作。
如今已經有不少兵馬成了壹些勛貴的家奴私兵,也的確能過上吃飽穿暖的日子了,這樣的生活讓其他原本是新軍,現在是京營的將士們內心是五味雜陳。
什麽時候朝廷的京營竟然也吃不飽穿不暖了?
原本還是新軍的時候,大家日日三餐吃的飽飽的,隔三差五有魚有肉,每日糧食菜蔬管夠,保證大家有力氣訓練。
而且錢都是直接發放到個人手裏,沒人貪墨私吞軍餉,軍械和裝備也都是最好的,新軍將士在那個時候就是英雄,是真男兒,大家戰場殺敵後,歸來都是滿城的贊揚和歡呼……
新軍將士,英雄,家眷都是軍屬之家,享有福利。
可如今呢?
曾經的英雄,護國的勇士,已經成為這些勛貴的家奴了。
將士們滿嘴苦澀,不知道多少人後悔沒有去遼東,如今遼東的兄弟們過的還是好日子,可他們,卻依舊有些豬狗不如了。
然而,新軍將士也不愧是曾經天啟朝的鎮國利器,是百戰百勝的精銳雄師。
哪怕到了這個地步,有血性不甘於自我糟踐的將士依舊很多。
有勛貴強逼著將士們去給他當家奴修葺房屋,被將士們果斷拒絕,寧願違背這所謂的軍令也不去做家奴。
有的將士被強令去鎮壓地方上的百姓,因為那些百姓不願意交出自己賴以為生的田地,不想被那些勛貴用壹些廢紙寶鈔就換走全部家當,而將士們也是強硬拒絕。
而這些敢於反抗的將士,自然被那些勛貴特殊對待,食物越來越少,各種命令越來越多,同時想方設法的操練這些將士,企圖讓他們屈服。
而且這些將士還有家眷,拿捏不了妳們還拿捏不了妳們的家人?
在這樣各種陰狠手段下,不少將士只得屈服去給那些勛貴當牛做馬,而勛貴們也是更加得意,認為這三大營已經盡在他們掌控之中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有勛貴死了,死在了反抗的將士手裏!
那是壹位侯爵之子,祖上也是在靖難之役立下赫赫戰功的狠角色,在景泰年間的京師保衛戰裏也出過力,傳承至今也是勛貴世家了。
這位侯爵之子仗著背景身份肆意拿捏京營將士,動則鞭打辱罵,稍有不順就是壹頓毆打,不少人被他打的奄奄壹息,偏偏他不僅暴戾還是個貪得無厭的主,上面給的糧餉讓他全數吞下,只給將士留下壹點什麽都不夠的寶鈔,逼得將士給他當家奴,任他驅使。
有將士不願意就被他毆打乃至下獄,甚至用家眷逼迫就範。
終於,在這位侯爵之子逼著京營將士給他修建宅邸,最後拿出壹些寶鈔像打發狗壹樣打發這些又累又餓的將士時,終於有人忍不住出手了。
最後就是這位侯爵之子死在了那些被他當作豬狗壹般驅使的將士手中,死無全屍!
此事壹出,直隸震動!